陈熙源
教授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电话:02583792010 电子邮箱:chxiyuan@seu.edu.cn
办公地址:四牌楼校区中心楼 邮编:210096
  • 基本信息
  • 教学工作
  • 科研成果
  • 荣誉奖励
  • 学术兼职
  • 招生情况
教育经历

1990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8月毕业于必赢bwin唯一官方仪器科学与工程系,获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8年8月至今,一直从事导航仪器与系统技术及光纤传感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在“伽俐略欧亚教育与应用开发合作项目”(JEAGAL)资助下公派赴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导航及相关应用专业进修访问,2009年7月至9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下公派赴美国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航空机械系合作访问,2017年8月作为高级研究学者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一个月。2001年4月被评为副教授,2007年4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4月晋升教授。2013年1月被聘为三级教授,2017年1月被聘为二级教授。

科研方向

1 组合导航和精密测量技术;
2.卫星导航软件接收机及深耦合导航技术;
4.GPS、GALILEO、北斗、INS、无线等多源组合导航系统集成和组合算法;
5.导航(组合导航、惯性导航)非线性滤波算法、惯性器件误差建模理论及应用研究;
6.光纤光栅传感器性能、多物理量解耦及在监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理论及技术研究
7.量子传感及精密测量技术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583792010
邮箱:chxiyuan@seu.edu.cn
办公地址:四牌楼校区中心楼

担任本科生《信息通信网络概论》(英文)(B2201080) 、硕士生《惯性仪器理论与设计》(S022203)、博士生《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技术》(B022203)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讲授《自动控制原理》、《惯性技术及应用》等本科生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信息通信网络概论》(英文)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曾指导学生多次获“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虚拟仪器竞赛等获国家及省各级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0项,省级以上奖项70多项;曾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优博论文1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博提名论文2篇,校优博论文4篇,校优硕论文1篇;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一等奖1篇,指导本科生SRTP多项,其中国家SRTP两项获优秀结题、省级SRTP两项获优秀结题;多名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奖学金”。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必赢bwin唯一官方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3项。

 近年来,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973(子)课(专)题(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预研基金、国家公益性海洋专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技术负责)、教育部博士点(博导类)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主创新项目、船舶国防基金项目、海军军工配套国防项目等各类项目30多项,参与完成重点型号、重点预研项目各3项。目前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及其他省厅级项目多项。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曾获国际日内瓦发明专利特别嘉许金奖1项(2023)、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2021)、国际日内瓦发明专利金奖1项(2021)、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19)、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7)、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2017)、国际日内瓦发明专利铜奖1项(2015)、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5)、江苏省优秀专利奖1项(2013),另以参加人曾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先后在Optics Expres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国内外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EI论文21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0多件(其中实施技术转让多件,美国发明专利4件),撰写GF报告6篇,主编SPIE 国际会议论文集(7th IEICE),主编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规划教材1本。

必赢bwin唯一官方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获得者(2003 年),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008年成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A类),2015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荣誉。曾获必赢bwin唯一官方优秀共产党员、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必赢bwin唯一官方优秀导师等荣誉。现兼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理事、江苏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长、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届江苏省科协委员、国内外60多个SCI/EI高水平期刊特邀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重点/杰青等各类项目通信评议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项目及奖励评审通信评议专家、**学者/青年**以及“万人计划”等通信评审专家等。

现兼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仪器仪表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理事、江苏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长、江苏省工学1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届江苏省科协委员、江苏省智能农机装备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60多个SCI/EI高水平期刊特邀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重点/杰青等各类项目通信评议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项目及奖励评审通信评议专家、**学者/青年**以及“万人计划”等通信评审专家、ICIC等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IEEE高级会员等。

硕士生(南京) 3-4人/年;硕士生(无锡)3-4人/年;博士生 1-2人/年;博士后 1-2人/年。
根据学院招生计划予以调整。
因研究方向学科交叉性强,欢迎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及导航、数学、物理、通信、电子、自动化、光学工程等专业学科背景、学术思想活跃、有志于解决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研究的青年学者加入本研究团队。